专家谈农残快速检测技术

2014-10-22 [3278]

  2014年10月16—17日,第一届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学术研讨会在嘉兴沙龙国际宾馆举办。在为期2天的学术研讨中,总计30余专家、学者及代表分享了其在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多位专家及学者就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新的技术在农药残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等方面交流研究成果,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潘灿平教授的“农药残留快速分析中的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研究探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张存政副研究员的“广谱识别农药的核算适配体研究”、浙江大学郭逸蓉博士的“农药多残留免疫快速筛检技术研究”等。
  

         报告人: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潘灿平教授
  报告题目:农药残留快速分析中的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研究探索
  潘灿平教授在报告中介绍道,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方法的发展依赖于快捷的前处理技术、灵敏且抗干扰的检测方式,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农药前处理方法如SPE等均费时、或净化效果较差。潘灿平教授研究小组近来开发了简便有效的滤过型分散净化(m-PFC)技术,操作简单且只需快速吸取提取液数次通过滤过型固相材料,即可在数十秒内达到净化目的。该方法可应用于快速的GC-MS/MS和LC-MS/MS分析,并应用于离子迁移谱仪、拉曼光谱等快速检测手段,该净化技术也可应用于ELISA、生化酶速测等方法的改进,可有效去除基质干扰。不仅如此,潘灿平教授还探索性研究了固体分析探头离子源技术(ASAP)和直接分析质谱离子源(DART)等新型离子源和质谱联用检测,结合m-PFC等净化手段开发了快捷的农药多残留检测、农药制剂产品中高毒有机磷等隐性成份筛查方法。
  

        报告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张存政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广谱识别农药的核酸适配体研究
  张存政副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说,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SELEX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张存政副研究员利用改进的非固相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对多个对有机磷类农药小分子具有广谱识别作用的核酸适配体,通过DNA剪切与拼接,进行了最小活性结构分析与改造,利用计算机模拟与分子对接模拟与最小活性结合部分剪切、拼接活性检测,进行了活性机理研究,获得了广谱性与特异性均提高得重组适配体。研究表明具有广谱识别活性的DNA适配体具有2个螺旋结构,3个活性中心小沟,其不同活性中心对小分子的识别结合作用不同,既有偏好性又具有共享作用,且不同活性中心结合配体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及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结合识别的主要作用机理,适配体稳定的3D构象是分子识别结合的关键,随后利用分子信标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技术,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检测应用。
  

         报告人:浙江大学郭逸蓉博士
  报告题目:农药多残留免疫快速筛检技术研究
  郭逸蓉博士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研究工作,致力于研究多识别特性的生物敏感元件和多种标记分析技术。在报告中,郭逸蓉博士将工作成果与大家分享,具体包括:设计合成了农药多簇人工抗原,获得了能够同时识别三唑磷、克百威、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这四种农药的宽谱多克隆抗体;采用四体杂交瘤融合技术,制备了抗三唑磷-克百威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对硫磷半抗原分子设计的系统研究,采用多种抗原-抗体组合的异源竞争ELISA法筛选获得了能识别多种有机磷农药的类选择性单克隆抗体,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明确了抗体与农药分子互作的关键氨基酸作用位点;采用基因工程重组抗体技术,开展研制抗三唑磷、对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的双联和多联融合单链抗体。同时,采用高特异性的各农药单克隆抗体组合、固相微阵列芯片、荧光微球标记的液相悬浮芯片进行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
  

滕海色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便携式色谱仪、气体发生器、高纯水机、超纯水机竭诚欢迎您的到来!